|
标准名称 |
曾用名 |
别 名 |
行政隶 属关系 |
面 积 (亩) |
人口 |
地理位置 |
驻地名称来历、沿革、含义 |
邮 编 |
||
44 |
沈官屯 |
|
|
新兖镇 |
2888.8 |
1182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始建于明朝,据清嘉庆年间(1796—1820)石碑记载,原名沈国清屯,是明鲁王府、曲阜衍圣公府、任城卫三处种地的屯厂。沈国清是管理这个屯子的官史,当时以他的名字做了村名。后来群众习称沈官屯。 |
272105 |
||
45 |
六股路 |
|
|
新兖镇 |
2383.4 |
892 |
新兖镇 西部 |
据传本村尹姓来此最早,原称尹家村。后因村东南有三条相交叉的道路,故改称六股路。 |
272105 |
||
46 |
广家街 |
|
|
兖新镇 |
828 |
323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始建于清初。据传广家原姓朱,系鲁王后裔。明亡后,清朝捕杀明皇族,驻兖州的鲁王朱以智逃到于家村隐居。后有个叫朱广德的有从于家村迁到这里,以广为姓,后成大户,故名广家街。 |
272105 |
||
47 |
肖家街 |
|
|
兖新镇 |
835.7 |
311 |
新兖镇 西部 |
据传肖家于清朝道光年间(1821-1850)从兖州城北石马村迁来,后繁衍为本村的大户。村中只有一条东西街,故名肖家街。 |
272105 |
||
48 |
沙 岗 |
|
|
兖新镇 |
1576.3 |
542 |
新兖镇 西部 |
此村建于明朝初年。据明崇祯年间(1628—1644)庙碑记载:“此村原名义和庄。”后因村东有一片沙丘坟地,群众改称为沙岗。 |
272105 |
||
49 |
南王家屯 |
|
|
新兖镇 |
2117.7 |
670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原是曲阜衍圣公府的佃户屯,王姓居多。与前海乡的北王家屯相对称南王家屯。 |
272105 |
||
50 |
徐家营 |
|
|
新兖镇 |
3757.3 |
1384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本村建于明初,当时地处兖州通往济宁的大道旁,距县城15里,称十五里营。后来有徐姓将领带兵在此屯垦,村名改称徐家营。 |
272105 |
||
51 |
姜高村 |
|
|
兖新镇 |
2283 |
1004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相传明初有高姓兄弟二人从山西迁到这里始建此村。到了明末姜家才由曲阜迁来。本村有两条街前称高家街,后称姜家街,故合称姜高村。 |
272105 |
||
52 |
顺德楼 |
|
|
兖新镇 |
1018.3 |
478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相传,范姓来此落居最早,原称范家庄。后来明朝鲁王在村东北角盖了一座楼房,上刻有“顺德”二字,叫爱妾住在里头。故村名改称顺德楼。 |
272105 |
||
53 |
王家庄 |
|
|
兖新镇 |
648.4 |
267 |
新兖镇 西部 |
据明崇祯年间(1628—1644)庙碑记载:此村原名仁和庄。村民给鲁王府放养鹅鸭。因属于“王”府,故后改称王家庄。 |
272105 |
||
54 |
程家村 |
|
|
新兖镇 |
1087.9 |
434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清康熙十一年(1672)版《滋阳县志》记载,明朝初年,程姓始祖经商由安徽迁此落户,后发展成村庄,故名程家村。 |
272105 |
||
55 |
蔡家行 |
|
|
新兖镇 |
1370.9 |
711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本村系“花篮村”片村之一。花篮村包括蔡、张、牛、叶、王五个“行”。此村是沿府河的一条斜街,从前植有白蜡行,又因蔡姓最早由山西迁此落户,故名蔡家行。 |
272105 |
||
56 |
张家行 |
|
|
兖新镇 |
1089.7 |
416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本村系“花篮村”片村之一。相传,明朝,有张姓最早由山西迁此落户,形成村落。因靠近古府河,河畔植有白蜡行,故名张家行。 |
272105 |
||
57 |
牛家行 |
|
|
兖新镇 |
947.5 |
370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本村系“花篮村”片村之一。元末由于连年战争,民不聊生,这里许多地方荒无人烟。明朝统一中国后,开始大规模的移民。此村牛姓就是明初从山西迁来落户的,后发展成村落。因靠近古府河,河畔植有白蜡行,故称牛家行。王家行属牛家行村民委员会。 |
272105 |
||
58 |
叶家行 |
|
|
兖新镇 |
516.8 |
195 |
新兖镇 西南部 |
本村系“花篮村”片村之一。元末由于连年战争。许多地方荒无人烟。明朝开始移民,此村叶姓就是明初从山西迁来落户的,后发展成村落。因靠近古府河,河畔植有白蜡行,故名叶家行。 |
272105 |
||
59 |
董家村 |
|
|
新兖镇 |
1114.2 |
614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据清嘉庆十二年(1807)立董存禄墓碑记载:“董姓先祖明朝初年由山西迁此落户。”董家是本村大户,故名。 |
272105 |
||
60 |
高 庙 |
|
|
新兖镇 |
1667.6 |
932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本村原名高卜村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)版《滋阳县志》载有“进贤社,高卜村”。从前村东头有一大冢,相传系柳下惠墓,在墓上建庙。清乾隆年间(1736-1795)立了“和圣柳下惠墓”碑,故村名改称高庙。 |
272105 |
||
61 |
宋家村 |
|
|
兖新镇 |
2072.5 |
1323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本村建于清朝初年。相传最初宋姓由山西迁来此地定居,后发展为大户,村东建有宋氏家庙,故名宋家村。 |
272105 |
||
62 |
齐王庙 |
|
|
兖新镇 |
1173.9 |
474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据清朝咸丰二年(1852)重修东岳庙碑记载:“本村有仁圣大帝行宫,不知创自何代,亦不知始于何人,历代相传,即以齐王庙名村。” |
272105 |
||
63 |
杨家庄 |
|
|
兖新镇 |
1188.5 |
589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杨姓来此落户最早,后发展成大户,故名杨家村。 |
272105 |
||
64 |
六里井 |
|
|
新兖镇 |
653.1 |
390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本村建于明朝初年。季姓是老户。其祖先季蟠随明太祖朱元璋军自安徽迁来此处落户。村东南角原有砖井一口,旁有石碑记载:“自兖州府昌平驿至此六里”故名六里井。 |
272105 |
||
65 |
范家堂 |
|
|
新兖镇 |
2022 |
1157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本村建于明代,吴姓是老户人家,原称吴家胡同。明末时在村西头建了一座“范氏祠堂”(由吴姓看管),故村名范家堂。 |
272105 |
||
66 |
范家庄 |
|
|
兖新镇 |
371.8 |
296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范姓始祖明初由浙江绍兴随鲁王迁来城内北门里落户。后于成化、万历、崇祯年间,范伸、范廷弼、范淑泰祖孙先后中了进士,范氏成为兖州名门。此村是给范家种地的佃户庄,故名范家庄。 |
272105 |
||
67 |
薛家庙 |
|
|
兖新镇 |
4698 |
2344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历史古老。据元朝至正九年(1349)石碑记载:高唐州判薛瑞葬于此地。薛姓是本村老户,后在村东首建了一座“五圣词”,村名改称薛家庙。 |
272105 |
||
68 |
曹阳村 |
|
|
新兖镇 |
1627.8 |
843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本村始建于明朝初年。相传最初由杨姓逃荒来此落户,称杨家村。明末曹姓迁来,后人多族旺,后杨姓他徒,改名曹杨村。 |
272105 |
||
69 |
东韩村 |
|
|
新兖镇 |
516.4 |
417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相传本村建于明朝中期。当时有韩姓从今大安镇原韩家村迁此为韩家楼看守林墓,逐渐发展形成村落,称韩家村。1980年地名普查时,因与大安镇韩家村重名,更名为东韩村。 |
272105 |
||
70 |
韩家楼 |
|
|
兖新镇 |
1016.2 |
619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明朝以前称曹家堂。明朝初年韩姓从本县西韩家村迁此落户。韩家明清两代做官,在村内建有楼房,故村名改称韩家楼。 |
272105 |
||
71 |
李家庙 |
|
|
兖新镇 |
467.5 |
279 |
新兖镇 西北部 |
据传清初时李姓由兖州城南李家村迁移这里落户,以后发展成大族,捐钱盖了座佛爷庙,故名李家庙。 |
272105 |
||
72 |
刘官庄 |
|
|
兖新镇 |
1352.6 |
631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建于清朝前期。嘉庆年间(1796-1820)有名孙允者由肥城县桃园芦里率家人迁此定居。后孙家成为大户,出过武举,名官家庄。因与刘家村属一个村委会。故名刘官庄。 |
272105 |
||
73 |
任老庄 |
|
|
新兖镇 |
469.2 |
279 |
新兖镇 西部 |
本村建于清初。据传任姓从邹县迁来此处落户。后来做过官,至今仍遗有“下马石”。曾一度转音为“人乐庄”。后恢复原名任老庄。 |
272105 |
||
74 |
东孟家村 |
|
|
新兖镇 |
2513.3 |
%0 |